close

許多人買保險,會擔心理賠爭議問題,所以除了會選擇大品牌、有名氣的保險公司之外,周遭親朋好友的經歷,甚至新聞事件,也會做為自己的投保參考。

 

進入金融評議中心的網站,調閱統計資料,發現的確那些大品牌,或老牌子的保險公司,他們的申訴率都較低。其中一家更是以萬分之0.017,位居冠軍。這些保戶眾多的保險公司,能有這麼低的申訴率,真是難能可貴。

 

如今藉由保經這個平台接觸到各家商品,在瞭解保險商品時,感到商品內容與其申訴率似乎有種莫名的關聯性,在此供給我自己的看法,大家參考看看:

 

商品策略轉以儲蓄險為主力

首先,為何會有申訴,多半是理賠糾紛,那賣儲蓄險就好,簽約當下利率已載明,也不須甚麼服務,反正時間一到就領錢,大大降低紛爭機率。因此有許多業務人員都只賣儲蓄險,樂得輕鬆,雖然傭金率較低,但一張保費動輒年繳50萬以上,又不須服務,既沒啥服務,也就沒啥訴率了不是?真是賺很大。再加上台灣人喜歡儲蓄,賣你保險不如跟你談存錢,還提高成交機率哩!

業務人員如此,那保險公司呢?

每年收你一筆金額,先拿來炒地買樓,投資獲利,時間到了再付些許利息即可。保險公司敢給你2.5%的利息,他一定有把握賺到3%以上。

看看RB人壽最近竟然將那張相當不錯的一年期醫療實支實付停賣,想想背後甚麼意義………

 

保障額度較低,理賠乾脆,博得好名聲

通常發生申訴多數是理賠問題對吧?那我推出額度較低的商品,客戶要理賠就理賠不也得了,例如甲人壽與乙人壽,在相同基準下的醫療實支實付,甲人壽雜費與手術額度共用,且很低。而乙人壽卻是相當高,若是動個達文西手術,動輒230萬。假設真的是客戶理虧,而產生爭議,那這兩家的態度為何?

(客戶理虧 可能是指 自身隱瞞而帶病投保、既往症、業務員隱瞞……)

甲人壽 算了!理賠也才萬把塊,好啦,就給了吧,沒差。

乙人壽 理賠額度幾乎可以cover整個手術費用了耶,客戶理虧而申訴當然有可能進行評議。

所以甲人壽申訴率0;乙人壽申訴率1

~你看,我買甲人壽理賠多乾脆啊,乙人壽的龜龜毛毛……這樣對嗎??

 

設計低保障內容商品

我發現這些老牌或知名的保險公司,商品都較無競爭力,原因很簡單,客戶數太多太多,誇張地講,一個%上下,可能動搖國本。除了上述醫療實支實付的額度較低之外。以目前藍海險種 殘扶險而言,遽聞RB人壽一個殘廢案例啟動理賠,其商品本身有保證給付15年並可貼現機制,客戶一次申請,RB人壽付出近千萬金額,發現苗頭不對,趕緊在去年6月,另推一張新殘扶險,將其中保證給付15年拿掉;而OT人壽一開始就推出沒有保證給付機制的殘扶險,而有一家……根本就不推此一險種。

額度較低,認賠 沒糾紛

不賣,更沒糾紛

 

以股票而言,買中鋼或中華電,放一陣子保證不會賠錢,而且會賺,但也不會賺太多;買鴻海、大立光或是宏達電,有可能會虧錢,但也可能一飛沖天。那放諸於保險公司則是,選了一家保障額度較低的保險公司,理賠乾脆,甚至誇張點是說申請必賠,但就聽很多人抱怨道,我每年繳了保費,但真正要用到時,就只賠我那一點點錢哪夠啊。

抱怨歸抱怨,但畢竟還是有理賠,所以申訴0

 

電池並聯提高成功率

回頭來看看板上多數人們推薦的FS人壽與AB人壽,申請評議比率分別是萬分之0.0910.077,相信這是非常低的一個數值,在我們可承受的風險之內。況且一次做成雙實支,就好像說,妳每年投資兩個標的物,其中一個虧錢機率是萬分之0.091,另一個是萬分之0.077,所以兩個皆虧的機率,兩者相乘……….趨近於0吧?另外,各家保險公司在理賠處理上不盡相同,有時候甲不理賠,而乙卻理賠,此時我們可用乙的理賠,反過來向甲爭取。

 

 

我不是某家保險公司的業務,僅以自身購買的經驗推薦給客戶,秉持著誠實告知的原則,自己仍是相信保險公司的。口碑形象是屬於主觀認定,而統計數字的呈現,是較為客觀的層面。這篇文章,即是以客觀的數字層面,來分析申訴率與商品間的相關性,其實真的沒有某家的不理賠率過高問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Jerry241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